壁掛爐整機企業發展歷史概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經歷了十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國民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當時城市集中采暖、熱水鍋爐還幾乎全部以煤炭為主要燃料,嚴重污染環境。在1990到2000年這段時間中,燃煤鍋爐改燒清潔燃料,燃氣燃油鍋爐大力推廣,家用采暖鍋爐的銷量比較小。以陜氣進京為代表的天然氣供應標志著城市燃氣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竣工投產、川氣東送、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的開工建設更是將之推向高潮,我國的城市燃氣跨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燃氣能源的豐富帶來了燃氣采暖市場的擴大和發展,燃氣能源供應量的不斷增加,使得民用燃氣事業蓬勃發展,眾多企業紛紛涉足燃氣鍋爐領域,我國的燃氣鍋爐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中國的燃氣壁掛爐行業在這一時代開始起步,外資品牌的原裝進口壁掛爐登陸中國,國產壁掛爐開始萌芽。讓我們首先回顧一下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
1989年:
在中法兩國政府合作項目的框架內,法國燃氣集團和北京天然氣公司分別委托法國舒特有限公司和北京體育大學,從法國引進54臺代表歐洲最高技術水平的富麗凱燃氣壁掛爐,安裝在北京體育大學法國燃氣技術示范小區。這是中國最早安裝的燃氣壁掛爐,1989年由此被稱為中國壁掛爐元年。
1990年:
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召開,運動員在北京體育大學使用燃氣壁掛爐解決生活熱水供應,開始了中國最早的壁掛爐使用。
1993年:
韓國慶東集團與延邊口岸經濟振興公司合資建立了延邊慶東鍋爐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個組裝進口壁掛爐的中外合資企業。
1994年:
迪森成為國內最早生產商用燃油燃氣鍋爐的廠家之一,開始與利雅路公司合作代理燃氣壁掛爐;這一年德國威能第一次引進當時歐洲最新技術水平的燃氣壁掛爐,安裝在中國天津。
1995年:
威能(北京)供暖設備有限公司成立,德國威能正式進入中國;意大利利雅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正式設立,這一年,廣東諾科冷暖設備有限公司在廣東湛江成立;4月8日,韓國慶東鍋爐投資862萬美元在京注冊成立了北京慶東鍋爐有限公司;10月,北京市燃氣用具廠與法國索尼埃·杜瓦爾集團以及荷蘭中國合作伙伴咨詢公司共同投資100萬美元成立北京燕帝燃具有限公司,合資生產燕帝系列燃氣壁掛爐。
1996年:
阿里斯頓熱能集團投資5000萬歐元在中國無錫獨資成立了默洛尼(中國)有限公司,引進了歐洲最先進的流水線生產燃氣壁掛爐等產品;11月,盛新東代表北京市燕帝燃氣具有限公司與秦皇島燃氣公司簽訂合同,在秦皇島交運里小區銷售了燕帝系列2350臺煙道式燃氣壁掛爐。這是中國壁掛爐早期一次性定貨最多的工程項目,由此,歐式燃氣壁掛爐開始走進了中國千萬百姓家庭。
1997年:
意大利Immergas、法國德地氏公司在北京設立代表處,開始將產品投放中國市場,長春塞維達開始代理歐洲知名品牌的燃氣壁掛爐。
1998年:
韓國慶東公司在北京順義馬坡聚源工業區購置了85畝現代化工廠,建立起專業的鍋爐生產線。迪森工業園在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從代理壁掛爐轉向研發壁掛爐;同時廣東萬家樂、萬和、創爾特開始燃氣壁掛爐研發。同年,BAXI集團全球化的觸角蔓延到了中國,第一批壁掛爐安裝在北京世界公園別墅,并率先在長春太陽城公寓,安裝純原裝進口的大型壁掛爐項目,開創了歐洲原裝進口鍋爐在東北城市燃氣批量成功應用的先河。
1998年:
韓國大宇、意大利的法羅力產品進入中國;韓國瑰都啦咪在天津港保稅區建廠,威能在北京望京A4成功運作第一個大批量安裝項目,共計安裝1189臺壁掛爐; 8月,萬家樂推出強制鼓風燃燒式取暖、淋浴兩用型燃氣熱水器。
1999年:
塞維達公司在長春凈月旅游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成當時全國最大的專業壁掛爐生產基地;11月,北京回龍觀一期項目開始安裝壁掛爐,一直到2006年七期工程共安裝了三萬多臺燃氣壁掛爐,后來成為燃氣壁掛爐進入中國市場后,安裝量最多、最有影響力的大型工程項目。
韓國慶東、瑰都啦咪,德國威能,意大利阿里斯頓、利雅路、八喜是這一時期的外資品牌代表,他們首先開始通過直接進口燃氣壁掛爐在中國完成試銷售取得成功以后,后來正式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或者建立工廠。
在當時,燃氣灶具和熱水器已經走進普通城市居民家中。中國燃氣具企業和燃氣商用鍋爐制造企業對這種進口的燃氣壁掛爐很快就有了全新的認識,中國完全有能力制造出自己的壁掛爐。一批熱衷于燃氣壁掛爐的行業人開始研發中國自己的壁掛爐,拉開了中國壁掛爐企業的成長序幕,國產壁掛爐開始萌芽。
中國壁掛爐的研發有來自幾個方面的力量,以廣東萬家樂、萬和、創爾特為代表的中國燃氣具企業,有廣州迪森、長春塞維達為代表的燃氣鍋爐渠道代理銷售企業,有廣東湛江中新電器為代表的燃氣具配件企業,還有北京市燃氣用具廠與法國索尼埃•杜瓦爾集團及荷蘭中國合作伙伴咨詢公司合資成立的北京市燕帝燃具有限公司等等。這些企業研發的共同特點是以進口壁掛爐為榜樣,解剖和吸收進口壁掛爐的先進特點。
出于對燃氣壁掛爐技術的不同理解,中國壁掛爐在研發方向上形成兩種趨向,不同的企業走向了兩種不同的發展道路。
一種是拿來主義,即直接引進國外的成熟生產線和先進的檢測設備采用國外的進口配件進行組裝生產,然后在一定的條件下逐步實現配件的國產化;這種做法的代表企業是廣東迪森、中信電氣,長春的塞維達;拿來主義也分為兩種趨向,迪森和塞維達走的是歐洲產品路線,取得了成功,中新走的是韓國產品路線,后來經過曲折的發展道路最終放棄,重新回到了歐洲產品路線上來,產生了諾科。
另一種是在中國現有的燃氣熱水器基礎上進行升級,研發制造中國自己的燃氣壁掛爐,這方面最具代表的是北京的燕帝、吉林海智、美鹿、海多、天津暖意達、鼎牌、海南愛普、沈陽博龍、華泉、冬陽等。事實證明,第一種發展道路是正確的,企業都取得了圓滿成功,后來發展成為行業的主流品牌;第二種研發道路是失敗的,目前走第二種研發道路的品牌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后,慢慢退出市場,早已成為行業人的辛酸回憶了。但是,通過這些研發的經歷,為中國燃氣壁掛爐今后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和教訓,他們重新回到了正確的道路上來,后來這些研發人員逐漸成為今天燃氣壁掛爐制造企業的中間技術力量,為中國燃氣壁掛爐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