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眼望去不是橙色摩拜就是ofo小黃車的小區門口,家住閔行的王艷艷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那一點綠——享騎電動自行車。
“我家離地鐵站如果騎自行車的話,需要25分鐘左右,挺費勁,但是騎電動車的話,只要15分鐘,輕松多了。”對于早上分秒必爭的上班族而言,15分鐘可以吃完早餐,化個快手妝美美地出門了。
不光是能夠節約時間,關鍵是夏天快到了,一騎車就會渾身出汗,頂著一身臭汗鉆進冷颼颼的地鐵車廂,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騎電單車,就不會出太多汗。”對于愛美的王艷艷而言,電單車的出現絕對是及時雨。
可眼下,她遇到了新的煩惱:電單車太搶手了,早上稍微晚一點,就會遭遇沒車可騎的尷尬。為什么不多鋪點車啊?
沒車可騎的尷尬也在困擾著年輕的享騎團隊。因為北京、杭州、上海發布的共享單車征求意見稿中都明確表明,暫不發展共享電單車。這難道是對共享電單車按下了stop鍵嗎?
電單車到底安全不安全?
1999年出臺的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對電動車的外觀、車重、車速、管理等各項指標,均有嚴格規定。其中,對于電單車整車主要技術性能要求有三項硬性標準:最高車速應不大于20公里/小時、整車質量(重量)應不大于40公斤、必須具有良好的腳踏騎行功能。
享騎創始人施銀鋒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選擇享騎的出行者,在騎上路之前,都要通過有效證件完成實名認證,安全定位到人,實現車與人的實時鏈接。
同時,為了讓讓騎行者體驗到“安全出行”,共享電單車就要解決一個尷尬的問題:中途沒電怎么辦?電池出現故障如何解決?畢竟,電單車是需要電助力的產品,先天注定“靠電吃飯”,不能保證電池安全的電單車都是“偽安全”。
電池是電單車發展的首要決定因素,它的安全性和比能量關系著電單車的安全性和續航里程。甚至可以說,電池水平決定著電單車的產業發展。
“在這個問題上,享騎對電池選擇非常謹慎。鋰電池的安全溫度范圍為-20~55攝氏度,這適用于國內絕大部分區域,包括當前出臺‘禁令’的北上深等地。”施銀鋒說,“享騎所有單車使用的是國內巨頭能源企業天能集團生產的鋰電池。”
天能集團作為全球高端耐用電池創領者,位列全球新能源企業第30名,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為享騎提供了全方位鋰電池解決方案和安全保障。為保證電池始終處于安全運行狀態,享騎采用的是智能化電池管理系統(BMS),在電池內裝有GPS裝置,后臺實時掌握剩余電量及定位位置等相關信息,包括SOC(剩余電量顯示)、SOH(故障診斷)、故障預警等和電池監管切身相關的一些參數顯示,確保電池始終行駛在安全狀態。一旦出現參數異常,將會有運維人員及時到崗更換電池。享騎電單車使用了電池盒阻燃防水設計,能很好地適應刮風下雨等各種天氣,杜絕電池使用隱患。
另外,即使電池故障不能及時排除,享騎電單車按照國家標準文件設計,具備良好的腳踏騎行功能,騎行者完全可以用腳蹬應急,安全到達目的地。
施銀鋒還特別指出,如果騎共享電單車發生意外誰來管?這個事情各家單車平臺的處理態度不一。但是對于享騎,在投放之初就為每一輛電單車購買了保險,為所有用戶提供全面的出行保險保障。
其實,要做到安全出行,除了電單車這個“不會思考”的物件,真正的掌控者還是騎行者——“有思想”的人。電單車,只是騎行工具,需要人賦予它更多的安全意義,遵守交通規則,不超速、不逆行、不占用機動車道;出行前觀察單車電池情況,掌握續航里程及目的地距離;及時鎖車,將車定點停放……“將安全時刻掛在心上”,態度決定一切。如果每個騎行者都有一份強烈的安全意識,那么許多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從掛牌安全上路、全方位保障電池安全、與平安保險合作,享騎電單車的安全三步走,雖為保障用戶騎行安全,但更為重要的在于為“安全”用心,包括電單車整車合規性、App安全責任提醒,GPS實時定位等,全為保障騎行者安全。雖然沒有套路,但享騎電單車將安全融入了每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