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王老吉,全國人民才知道有涼茶這么一種飲料;又因為當年加多寶公司在推廣王老吉涼茶時的一句廣告語“怕上火,喝王老吉”,成為全國人民購買并喝涼茶的強大理由,十多年來一直深入人心。
但是隨著廣藥從加多寶公司收回王老吉品牌,加多寶公司也干脆直接推出以自己公司品牌"加多寶"命名的紅罐涼茶飲料,外表與王老吉毫無異樣之外,且套用一直用于王老吉的廣告語"怕上火,喝加多寶",隨后兩家公司開始糾紛并且大打出手。
首先,加多寶的營銷策略有一個誤區,以為改一個名字,就能把消費者的心智也一并改過來,殊不知,消費者的心智是不能任意隨企業篡改的,當加多寶涼茶上市時,如果不是一個“改名廣告”,誤導消費者“王老吉已經改名為加多寶”的話,消費者是不會輕易接受加多寶涼茶的。而“怕上火喝王老吉”改為“怕上火喝加多寶”,更是讓消費者一聽就聯想起王老吉來,這好比“困了,累了喝紅牛”的廣告語,被東鵬特飲篡改為“困了,累了喝東鵬特飲”,消費者第一聯想依然是紅牛一個道理。
好在加多寶在王老吉品牌被廣藥收回后,其全國市場的渠道資源依然健在,所以,一個全新的涼茶品牌“加多寶”就在王老吉尚未發力市場的間隙,就快速占領了原來由王老吉涼茶占據的銷售陣地,從而造成了加多寶今天的有利局面。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想,無論你怎么改名,怎么模仿廣告語,心智依然只認王老吉,因為王老吉即涼茶,這是當年加多寶通過自己大量的廣告傳播努力而造成的,這也是加多寶永遠無法從消費者心智中抹去的烙??!盡管前幾年由于兩家官司,很多經常上網和看新聞的消費者會因為同情加多寶,而故意拒絕王老吉,但毫無疑問的是,每個人的心智中,依然想的是王老吉,哪怕你手中拿的是加多寶。
因為我不喝酒,所以在應酬時一般都會點涼茶,不是因為真的渴望它給我下火的功能,而是它的口感因為相比可樂和雪碧更涼爽可口。每次我都會習慣性地對服務員說,來一罐冰的王老吉吧,服務員點了一下頭,并且很快拿來了紅罐涼茶,可惜她們拿來的不是王老吉涼茶,而是加多寶涼茶,看來服務員也默認了這樣一個事實:王老吉就是加多寶,加多寶等于王老吉!因為她沒解釋:本酒樓只有加多寶,沒有王老吉,又或者是加多寶在渠道終端的故意為之。
從這些現象看,加多寶的市場營銷確很扎實,所以即便放手“王老吉”,新推“加多寶”,依然能在原有的勢能中站穩腳跟。但同時也表明,王老吉品牌的涼茶心智,也遠遠要比加多寶更根深蒂固,加多寶拼命狂打廣告妄圖轉移這個心智認知,恐怕已經不可能,因為人類頭腦對事物的記憶是驚人的,原則也是很頑固的,那就是先入為主。這也是加多寶公司沒想到的,自己當年費勁力氣往消費者心智鍥入的記憶樁,如今花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輕易拿走!對于廣藥來說,這一點毫無疑問真的要感謝加多寶!
前幾年加多寶和廣藥雖然明爭暗斗官司糾紛不斷,但加多寶依據自己十多年市場打拼建立起來的渠道優勢,狠抓市場,幾乎壟斷了涼茶消費的主流終端,并以此攔截了想購買王老吉涼茶的消費者,因為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想喝的是王老吉引導下的涼茶,但對店家給出加多寶涼茶也不會拒絕,因為在消費者的內心,其實喝的是王老吉還是加多寶不是很重要也不在乎,只要看上去差不多就行。
而對廣藥來說,王老吉品牌對涼茶的心智認知是一筆難以估量的財富,王老吉幾乎不需要更改任何營銷策略就能在市場產生銷量,因為對于消費者來說,涼茶就是王老吉,因為,涼茶這個品類就是與王老吉一起誕生的,這是造就這個優勢資源的加多寶所不具備的,現在廣藥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在渠道上追上加多寶,王老吉涼茶在終端的曝光度也越來越高,而終端消費者的購買也越來越多地選擇王老吉而不是加多寶就是一個有力的鐵證。
所以在我看來,加多寶的廣告再兇猛,其中有一半仍然是在幫王老吉做推廣,因為普通消費者聽到涼茶或看到紅罐,第一想到的依然是王老吉,這也許是加多寶公司和廣藥他們都沒想到的。
而廣藥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策略依然能產生市場效果,同時,廣藥經過對市場的精耕細作,也使原來的王老吉品牌氣勢正一點一點的恢復過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涼茶就是王老吉與加多寶兩個品牌的世界,如同可樂市場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沒有第三者什么事。而王老吉,究竟能不能搶回自己一度丟失的涼茶老大的寶座,也要看其下一步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