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節前后,整個家電市場都會進入傳統的消費淡季,熱水器產品自然也不例外,2016年2月份的整體零售量和零售額,環比下降幅度均超過了50%以上。但欣喜的是,和去年同期相比,這兩項零售數據則出現了5.32%和7.34%的小幅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從2015下半年開始的樓市轉暖,已經給熱水器市場帶來了逐步升溫的信號。
且這種升溫,主要集中體現于回暖跡象明顯的一二級城市市場。從以下圖表中,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當月,熱水器產品在一二級市場的同比增長率分別有14.15%和9.11%,但在受樓市變化影響較小的三四級市場,依然出現了11.41%和13.63%的同比下滑。
2016年2月份,熱水器產品在一二三四級市場的銷量環比、同比增減情況。
按照慣例,每年年終,各品牌企業為盡快去庫存,各經銷商為盡快完成全年銷售任務并順利拿到“返點”,都會無一例外地使出全身解數降價促銷。而在終端需求低迷的2月份,更是把優惠幅度全面拉到最低。當月,燃氣熱水器的零售均價環比1月份大幅下降了9.54個百分點至2163元;儲水式電熱水器則環比下降了4.15個百分點至1479元。
體現到品牌競爭格局上,當月,外資品牌的降價幅度(-9.81%)要遠大于國產品牌(-4.12%)。不過,從同比數據上看,走高端路線的外資品牌的零售價格依然保持著4.63%的穩定增長率。當然,國產品牌也一直在競相發力中高端市場。數據顯示,國產品牌2016年2月份的整體零售量占比,在1月環比提升1.17%的基礎上,繼續提升了0.9個百分點至69.73%;整體零售額占比則大幅提升了2.54個百分點至57.80%,體現出了以美的、海爾等為代表的國產熱水器品牌紛紛向中高端發力的產品戰略。
當月,各大熱水器品牌之間的排位座次也因此發生了細微變化。一直緊追海爾不放的美的,2月份的零售量占比(17.72%)以0.11%極微弱優勢超過了行業老大海爾(17.61%),暫居龍頭寶座。萬和的整體銷量也一直在穩步提升,當月以11.20%的零售量占比位列行業第三,并首次以0.19%的極小差距超過了A.O.史密斯(11.01%)。不過,從零售額上看,堅持高端定位的A.O.史密斯依然以20.21%的零售額占比,牢牢占據著行業第一的位置。
在價格拼殺更為猛烈的2月份,具有低價優勢的惠而浦表現最為突出,零售量占比環比提升了2.73%,同比也有1.75%的增長。
細分到產品品類,當月,盡管儲水式電熱水器的零售量和零售額占比依然分別有1.07和2.37個百分點的環比增長,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卻出現了3.34%和4.69%的大幅下滑。此消彼長的燃氣熱水器則增勢喜人,且2月的零售額占比(48.51%)已經超過了儲水式電熱水器的48.17%。其中,小升位的產品、以及有低價優勢的煙道式燃氣熱水器,在當月的銷量占比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環比提升,但從同比上看,依然是大升位的強排式燃氣熱水器占據消費主流,不論是零售量占比還是零售額占比,都一直在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