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用戶、商業聚集移動端,對于傳統媒體而言,他們的價值應該如何參與其中得到挖掘?新浪精讀的出現,可謂提供給這些受到空間、時間限制的媒體,一個打破界限的機會。
在PC互聯網動搖了傳統媒體的根基之后,移動互聯網又強勢來襲,顛覆了讀者的閱讀習慣,也再次將它們推入了“懸崖”邊。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已達5.57億,在整體網民中占比達85.8%,而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道也顯示,2014年中國成年國民傳統閱讀率相較2013年下降了5.82期(份)。顯然,數字閱讀的新習慣、內容獲取的快速度,已經不是平媒有限的版面可以滿足供給的。面臨智能設備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它們的沖擊,傳統媒體應當如何進行“再營銷”?
傳統媒體的價值復興
當新媒體尤其是社會化媒體、視頻等媒體形式發展,人們總是想要看到更多的圖片、視頻等豐富知識體系,并參與其中高談闊論。面對讀者的變化,這就需要媒體與閱讀產品,尤其是傳統媒體打破限制實現資訊“跨界”,尋求符合用戶移動端閱讀習慣的內容呈現方式。
魏江雷表示,“當產品能夠跨越時間、空間,把資訊、視頻、圖片、評論、微博等放到一起時,這個產品也將具備更為強大的力量。”新浪精讀通過與紙媒合作,將各家相關報道、不同的聲音、評論、視頻等,集中到一個閱讀頁面上,并通過橫滑的設計,壓縮內容到精讀中去,方便讀者能夠快速瀏覽,讓其在零散時間能夠快速瀏覽精讀內容,并收藏感興趣內容,逐漸培養其深度閱讀習慣,從而加強用戶與媒體之間的黏性。
以《男人裝》一期雜志為例,邀請明星如李冰冰做一期內容,從化妝、拍攝、采訪等一系列工作所花費的功力不小,但是最終出版的只是一本雜志,很多精彩并沒有辦法在紙質上呈現。通過與新浪精讀合作,《男人裝》可以將李冰冰拍攝的相關花絮視頻、圖片、文字等整合,甚至李冰冰所代言的品牌也可放入其中,而微博網友的熱門評論也可以在新浪移動端同步展示,都有效幫助資源價值發揮到最大,達到了一天內120萬的閱讀量、4000多的評論量,也展示了新浪移動矩陣的優勢。目前,包括新華社、人民網、三聯等均已開始與新浪精讀展開合作。傳統媒體依托自身優質的內容,配以新浪移動矩陣豐富的產品形式、優質的展示平臺,實現了媒體資源的最大化展示。
傳統媒體的價值變現
其實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其所面臨的挑戰不僅僅在于內容的呈現:讀者的銳減、版面的限制,也影響了他們對于廣告主的影響力,影響了他們的商業進程。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借助新浪的大數據分析,媒體可以精準定位到自己的目標人群,了解他們的喜好,提升媒體內容投放的精準度和用戶的好感度,并有效優化用戶體驗,幫助傳統媒體在移動平臺更有效地吸引讀者關注。
與此同時,新浪精讀這種移動閱讀產品也給傳統媒體提供了更多的移動商業化機會。以上文提到的《男人裝》為例,當其在新浪精讀為讀者展現豐富內容時,Gucci等李冰冰代言的品牌也同步融入其中,借助雜志原生圖片、視頻尋找感興趣的讀者,并在他們點擊品牌時直接跳轉到品牌專賣店,并可以與品牌微博直接互動,有效地實現流量引入,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更是實現媒體商業價值的凸顯,不突兀,不令用戶產生反感。這就使得更多的廣告主能夠利用精讀這個產品,把廣告精準投放到他們的目標消費者面前。
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傳統媒體與新浪精讀的合作,達到了“1+1>2”的“共贏”。傳統媒體的內容價值在新媒體平臺上得以全方位體現,為用戶帶來優質的內容及舒適的閱讀體驗,重塑自身品牌影響力,拉動銷售。同時,新浪精讀也通過與傳統媒體的合作獲得更加優質的產品內容,加強用戶體驗,提升用戶好感度,獲得了更多的用戶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