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燈現在超級火,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追求空間流暢、簡約,可以稱得上是家居界的流量密碼了。
雖然無主燈可以讓天花板顯得更干凈,看起來更現代極簡,燈光也會更有層次感,尤其是可以解決在大面積空間里,一盞主燈照不完全屋,會留下死角的問題。但是無主燈的適用空間以及安裝點位可大有講究,接下來我們就來逐一聊一聊:
1、什么是無主燈?
想象中的無主燈,就是一些分布均勻的小射燈,留好位置安裝不就行了嗎!但實際上無主燈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你需要弄清楚家具布置、功能照明、基礎照明、裝飾照明。無主燈對燈光設計的要求很高,而且內嵌式無主燈設計通常需要有吊頂才能實現,層高也需要考量在內。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設計都適合無主燈,比如復古風,通常都會選擇極具特色的吊燈來渲染氛圍,如果房子中間沒有大主燈,就會顯得天花板很空,以至鎮不住場子。
而且燈光搭配是門學問,并不是說不要吸頂燈,全換成射燈就叫無主燈,更不是在天花板上均勻分布一大堆筒燈射燈。分布的好就是既明亮又有氛圍感,分布出錯,就是又暗又不知道怎么改,天黑之前:真好看!天黑之后:我在哪!
翻車現場▲
只能說,沒做好研究之前還是慎重吧,不然結果就是又丑又暗還要多花錢!此刻就體現了提前做工的重要性了
2、無主燈功能照明
實際上,做無主燈先要做功能照明,主要是餐桌、辦公桌、衣柜、櫥柜、衛生間鏡子等地方,這些位置是必須要亮的地方。
餐廚空間:
餐桌的正上方一定需要一盞燈,可以像這樣用小吊燈。吊燈高度在離桌子65cm左右,如果沒確定桌子高度的吊燈最低點可以在130~160cm。(不要怕撞頭,餐桌放上去就沒事)
也可以在天花板上做射燈。即使其他位置的燈不開,亮度也夠用了。這種燈帶的形式在餐廚空間選擇顯色性保證在90以上的燈具最佳。如果餐桌過長,則可以選擇在40-50公分安置燈具,餐桌上方開孔燈間隔50-70cm,在桌子上方,以較近的間隔安裝2-4盞燈具。
廚房空間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開放式廚房與餐廳客廳相當于一個整體,可以適當簡化。封閉式廚房的照明分為廚房的整體照明,操作臺+收納區+烹飪區局部照明,烹飪區以日光燈和筒燈為主,收納區可用磁吸燈、燈帶。
辦公空間:
辦公桌上必須要有燈,因為現在大家都用筆記本,所以也不存在影子遮擋的問題了,可以像餐桌一樣,把燈加在頭頂上,這樣可以不占用桌面的空間。如果你家是臺式機的話,這種屏幕掛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臥室空間:
衣柜的話,可以在距離柜子30cm的地方加裝軌道燈照向里面,但要注意不能擋住柜門的開合。如果預算足夠,在柜子里加內嵌燈的效果會更好。
衛浴空間:
鏡前燈最好用化妝間式布光法,在鏡子左右兩邊各一排燈,能夠非常清晰均勻地照亮臉部,或者直接選用智能圓鏡,但一定不要忘記預留插座電源。
3、無主燈基礎照明
說完細節點我們來說說讓整個空間亮起來的基礎照明。
第一種:燈帶
很多人做燈帶要做回形的燈帶吊頂,然后發現燈開了跟沒開一樣,覺得燈帶沒啥用。還有吊頂吊得太厚,或是燈光本身不夠亮,存在感很弱。其實燈帶也能作為主照明,不僅光線更均勻柔和,而且可以讓天花板有一種懸浮感。正確的做法是,燈光應該往天花板上照,通過天花板的反射,就能讓整個屋子都亮起來啦!
第二種:線性燈、泛光燈、柵格燈
線性燈、泛光燈相當于露在外面的小燈管,能夠很直接地讓整個空間亮起來。相比之下,格柵燈沒有柔光罩,類似于并排幾個小燈泡,光線沒有那么柔。但兩種都很適合作為吸頂燈的替代出現,消除照明死角。
第三種:射燈
射燈的光線比較銳利,看起來很有高級感,目前的射燈常用24°、36°、45°這三個角度。很多人覺得射燈黑黑的,看起來很陰間,但其實它的光線會發散和折射。基礎照明的射燈,最后都讓它直接往地上照,但一定要選深杯型、帶防眩光設計的射燈,這樣才不會晃眼睛。
從發展趨勢來看,無主燈設計越來越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其實無論采用主燈還是筒燈都只是照明的一個手段。燈光營造的氛圍才是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