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頻道總監(曾分別主管央視廣告部門和財經頻道長達八年多時間,其中更有四年同時兼任央視廣告信息中心主任和經濟頻道總監)郭振璽被檢方帶走。郭一直被視為官方電視界重量級人物,在央視已22年。事件再次凸顯央視處于體制和商業、官僚和市場、意識形態和收視率的糾結沖突,該如何變革是世界級難題。請重溫商業周刊重磅特寫:
央視“既要打鳴又要下蛋”,這是個世界級的難題
地方臺小伙伴搶盡風頭,央視也放低身段,幾次挖角主持人孟非都沒有成功
“那是2000年的10月,一個多事之秋。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的人們,被卷進了一場深刻的、觸及靈魂的變革。許多人暴露出本來面目,許多人變得面目全非,革命的前夜是寒冷的……”
13年后,泱泱大國的國家電視臺再次面臨新的危機。主持人白巖松有句名言:“背靠著大樹,你自己就成為大樹。”這棵輻射大江南北、影響中國人30多年生活的“大樹”,已經變成國家文化奇觀、人們俗稱的央視新樓“大褲衩”。在視頻網站沖擊、移動終端兇猛、各地衛視選秀當道、點擊率比收視率更是“萬惡”之源的時代,央視作為曾經的創新機器面臨挑戰了,曾經的收視率和廣告收入之王的地位被動搖了,復雜體制的產物再也難以下出“理想和賣點相結合”(央視曾經的主流節目《新聞調查》語)的蛋了。
當年廣為流傳的央視新聞評論部內部短片《分家在十月》,也升級到2.0版本了。這部經典惡搞片出自該部門內部年會,以兩部前蘇聯經典革命影片《列寧在十月》和《列寧在1918》為母本,劇中人物換成崔永元斯基、白巖松斯基、李挺諾夫、時間諾夫、楊繼紅波波娃等,調侃2000年《東方時空》改版、新聞評論部成立的事兒。
央視“大史記”后來發生了太多變化,在2003年、2008年、2011年、2013年幾經改革,同樣深刻,觸及靈魂。與英國BBC、美國PBS、日本NHK等國家公共電視臺不同,央視“既要打鳴又要下蛋”(傳媒專家喻國明語),處于體制和商業、官僚和市場、意識形態和收視率的糾結沖突,是個世界級的難題。我們戲仿《分家在十月》,遍采與央視有關的關鍵人物,找出互聯網和地方衛視“殺死”央視的致命傷口,探究“創新者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