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中國十大體育建筑作為城市的重要標志,其內部氣候調節技術與節能策略對于提升用戶體驗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建筑如何通過先進的氣候調節技術和節能策略,實現溫度控制,確保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都能為觀眾提供舒適的觀賽環境。
一、氣候調節技術
1. 自然通風與采光
基于系統優化的高校體育館自然采光和通風節能設計研究表明,通過合理的建筑設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風,減少能源消耗。例如,清遠奧體中心游泳館設計了開啟率為28.1%的開合活動單元,通過建筑自身完成室內自然通風,滿足不同天氣條件下的運營使用,實現了被動式節能的效果。
2. 熱濕環境調節系統
清遠奧體中心的熱源供應采用了空氣源熱泵,可吸收并壓縮空氣中的熱能,用于加熱用水和空調采暖,實現將室外空氣熱源轉換為泳池池水恒溫、生活熱水系統和場館采暖的熱能。此外,游泳館采用了三集一體熱泵除濕機組,在保持泳池恒溫恒濕的同時,利用空調回收的熱量加熱空氣和池水,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條件轉換運營模式。
3. 可再生能源采集利用技術
隨著中國碳中和目標的確立,應用BAPV技術(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附著式建筑光伏)和BIPV技術(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整合式建筑光伏)已經成為了建筑設計及綠色改造的發展方向。清遠奧體中心應用了模塊化的金屬幕墻和薄膜光伏組件發電板相整合的BIPV技術,體育場的外幕墻共鋪設有3,700㎡的薄膜光伏組件,裝機容量218kW,年發電量220,000kWh,可以減少碳排放233t。
二、節能策略
1. 能源效率提升策略
集約化的布局和空間組織,為更多被動式節能策略的應用提供可能。例如,體育場館向地下拓展,利用地下特有的恒溫、保溫性能,節約空調能耗。遂寧體育中心的設計中,場館屋面相接,為下部平臺上的活動提供遮蔭擋雨的庇護,有效地促進建筑及其周邊活動場地的通風降溫。
2. 隔熱材料的應用
隔熱材料在確保體育場館內的環境溫度中扮演著重要角色。EIFS(外部保溫整理系統)等系統對于確保外立面有效調節內部空調房間內的溫度至關重要,大大降低了從房間通過外墻傳遞能量損失的速度。
3. 綠色技術創新
能源替代技術等綠色技術創新可顯著提高能源效率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些技術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控制系統集成、高效能源管理系統等,它們能夠為體育建筑實施綠色低碳能源實踐提供更有效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大型中國十大體育建筑的氣候調節技術與節能策略是實現綠色低碳運營的關鍵。通過自然通風與采光、熱濕環境調節系統、可再生能源的采集利用以及隔熱材料的應用等技術,結合能源效率提升策略和綠色技術創新,大型體育建筑能夠在保證室內舒適度的同時,實現能效的最大化和環境影響的最小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未來的體育建筑將更加注重氣候調節與節能,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