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攀高的的蔬菜價格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望“菜”卻步——這在全國多個城市已經成為消費常態。
在山東,王先生在一家包子鋪用餐時,此前免費提供的大蒜被要求按1頭1元錢付費,此事經媒體曝光后引發軒然大波。
在內蒙古,細心的市民也突然發現,一向作為炒菜配料的大蔥、大蒜突然價格高漲,其中,大蒜在2015年10月每公斤約6.8元,如今已經翻了一番多。
沉寂6年之后,“蒜你狠”卷土重來?問題的源頭究竟在哪里?
近期,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種植面積減少、產量降低引發的供求失衡是導致大蔥、大蒜價格暴漲的主因,而流通環節過多也助推價格上漲。專家建議,根治當下蔬菜價格“暴漲暴跌癥”,應把重心落在穩定供給量上。
蔬菜經紀人“狠賺”超百萬
100多噸的大蒜,在去年6月初收購冷藏時是每公斤4.6元,今年3月初全部銷出去時已經漲到每公斤10元——這筆生意,讓蔬菜經紀人孫文成“狠賺”了100多萬元。
在與記者的通話中,山東大蒜經紀人孫文成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與山東相距1000公里的呼和浩特,大蔥、大蒜的價格也在一路攀升。
王新是呼市東瓦窯菜市場的一名蔬菜批發商。
他說,去年大蒜的價格每公斤不超過2元,且銷路困難,今年的大蒜不但價格漲了,而且銷售還很火爆。
據了解,不僅是在呼和浩特,全國各地的大蔥、大蒜價格都在一路“瘋漲”。
王新說,目前,呼和浩特市市場上的大蔥、大蒜幾乎全部來自北京新發地蔬菜市場,由于今年的新蔥、新蒜剛剛進入市場,價格高攀,同時由于去年的蔥蒜全國性的種植短缺,直接造成蔥蒜價格上揚。
據了解,在4月14日,北京新發地蔬菜市場的大蔥每公斤平均7.44元,大蒜每公斤12.2元。
王新稱,這些蔬菜進入呼和浩特市場后,大蔥的批發價每公斤10元,零售價每公斤12~14元;大蒜批發價每公斤13.6元,零售價每公斤16元。
根本原因在于農產品供給的劇烈波動
在記者采訪中,孫文成坦言,大蒜價格雖高,但是貨源充足,并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蒜價如此高漲?
“從一個冷庫拉到另一個冷庫,幾十萬元就賺到手了”孫文成說,前幾年山東大蒜的價格較低,造成蒜農虧損,因此去年的大蒜種植面積減少明顯。
孫文成坦言,做了20多年的經紀人,這么好的行情只在2009年出現過。今年的價格暴漲讓蒜商們賺得盆滿缽溢。在孫文成的身邊,很多蔬菜經紀人都在短期內變成了百萬富翁。
孫文成透露,他和很多經紀人都是在去年5月左右開始收購大蒜的。大量的大蒜從農民手中收購后被直接運往冷庫存放,等到價格上漲后再出售。
毫無疑問,今年價格暴漲的背后是種植面積的縮水。
據了解,僅山東省金鄉縣一地,往年入庫量就在200萬噸以上,但是2015年只有140萬噸,其他產地如河南,往年入庫量在50萬噸,2015年僅30萬噸。
“暴漲暴跌”行情背后的市場邏輯并不復雜:價低傷農,必然會導致下一年該農產品種植面積減少,從而孕育下一輪暴漲行情;價格暴漲會吸引農民紛紛擴大種植面積,又埋下了暴跌的禍根。
資本炒作和農戶“追漲殺跌”固然是引發價格波動的直接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在于農產品供給的劇烈波動給了資本可乘之機。如果每年供應量保持基本穩定,資本也就失去了可以炒作的“題材”。因此,治療“暴漲暴跌癥”,應把重心落在穩定供給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