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簽約儀式和聯合記者會上,郭臺銘強調,“此次不是收購項目,而是投資項目。今后鴻海和夏普仍會作為獨立的品牌存在。”這種表態與正在掀起海外并購熱潮的其他中國企業截然不同。
跨國并購熱潮正在興起,家電版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分析人士認為,家電企業通過頻繁海外并購強化品牌和產品供應鏈,家電企業馬太效應初顯,未來家電市場品牌集中度仍將不斷提升。世界家電市場將進入下半場“寡頭競爭時代”。
表達不滿:是注資不是收購
此次的聯合記者會吸引了來自中國臺灣、日本等海外地區的眾多媒體、分析師及銀行人士。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郭臺銘對社會上熱傳的“收購”說的不滿。
“這種說法很好理解,鴻海富士康更多的是代工的代名詞,而夏普依然掌握著最先進的顯示器技術,品牌和技術效應仍在。”
明確了今后夏普發展的方向,那就是致力于兩大領域,幫助夏普進行技術和產品開發。其中一個是新一代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產品。另一個領域是包括新一代IGZO、OLED、攝像頭及傳感技術在內的顯示器技術,今后鴻海將進行重點投資。
郭臺銘毫不掩飾對夏普重建計劃的熱情。“我心里有一個夏普重建藍圖。我們將集中力量幫助夏普以較高的速度、成本效率和最高的品質來實現技術的產品化。將全力支持夏普重新變成全球最尖端的消費者品牌。”
值得關注的是,郭臺銘熱衷于夏普顯示器技術的態度,郭臺銘強調,“現在,顯示器正處在技術上非常關鍵的時期。只有走在前面,才能在新一代技術競爭中取勝。我們也打算在日本著手開發新的顯示器技術。將以夏普為核心,在日本加快技術開發。”
對于一般海外并購后關注焦點:員工及高管去留問題,郭臺銘也明確進行了回應,“本公司員工原則上將維持雇傭,會根據個人表現,讓3%~5%的員工下崗,會盡量讓每個人都留下來。”